緣起。後續發展。現況
摘錄自1992年8月10日綜合檢討會
創辦人提出中華佛學研究所面臨的三項危機:
1.畢業學生不能頒授由政府承認的碩士學位,但各公私立大學已在設立宗教學系及宗教研究所,招生來源勢必越來越困難。
2.本所老師無法取得教育部公認的資格,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,到國外深造取得學位之後,很難願意回到本所服務。
3.本所研究人員無法具備政府認定的資格,很難聘請到優秀的研究人才。
由於面臨這三項難題,等於使我們的研究所面臨到了停辦的命運。
五點對策
1.盡力向教育部及立法院,呼籲爭取在立法及行政兩個部門,取得承認學生學位及教師資格的可行性。
(發展與現況:2006年,依據「私立學校法」第九條修正︰允許設立單一宗教的「宗教研修學院」法源,向教育部申請成立「法鼓佛教研修學院」,並於於民國2007年4月8日(佛誕節),舉行「成立揭牌暨首任校長就職典禮」,成為我國第一所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的宗教研修學院,佛教學系為本校之單一學系,並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。)
2.以本所現有的設備和條件,尋求和其他公私立大學合作的可能性。
3.將法鼓山的中華佛學研究所擴展為獨立的人文社會學院。
(發展與現況:1992年提出申設,2014年5月正式成立法鼓人文社會學院。2014年8月,與法鼓佛教學院合併,成立法鼓文理學院,2015年新生入學)
4.放棄招生,不做培養研究生的工作,專做研究發展的工作,以個案的方式和個人的方式,來推動佛教的研究計畫。
(發展與現況:2007年4月「法鼓佛教研修學院」獲准設立,中華佛學研究所培育人才的工作,正式交由「法鼓佛教研修學院」接手,中華佛研所則逐步回歸學術研究與出版交流的任務。創辦人聖嚴法師2009年2月捨報後,承繼創辦人一心繫念的「漢傳佛教」研究之推動提倡,成為佛研所重點工作。)
5.專辦成人的課後教育及函授與空中教育。
值得安慰的是,經過兩個月餘,便得到教育部召集各相關單位所組成的會勘小組,到法鼓山為「私立法鼓人文社會學院」建校地址及其條件,做了實地的勘察和瞭解。教育部接受設立人文社會學院的申請案。
創辦人回應辦學艱苦的期許:
今天我能做而不做,我們的環境許可做而不做,這不是真正學佛者的態度,跟菩薩道不相應。
如果因緣不許可,當然不強求,今天臺灣的環境以及我們僧俗大眾的向心力,都是大好的因緣,
何況我當年出國深造,受高等教育的目的,就是為了要提昇佛教的層面,栽培佛教的人才。
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(第6輯第7冊《春夏秋冬》, 頁125, 行12~16)